創新是節能服務公司擺脫混亂局面的根本方法
2014-08-01 17:27:49 來源:http://m.guangmingwanglan.com/ 評論:0 點擊:
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對能源消耗精打細算,節能服務業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迅速發展。同時,一系列鼓勵性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國家推進節能減排的堅定決心使得節能產業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與社會環境。但欣欣向榮背后,節能服務業發展還有諸如融資難、創新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
眾多企業布局但整體能力未變強
規模偏小、公司平均節能量偏低等問題明顯
根據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發布的《2012節能服務公司百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研究報告”),2009年~2011年,全國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從502家增到3500家,從業人員從11.3萬人遞增到37.8萬人,節能服務項目投資額從195.32億元遞增到412.13億元,年節能量從952.78萬噸標準煤遞增到1648.39萬噸標準煤。
然而,在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增多的同時,整體能力并未明顯變強,規模偏小、公司平均節能量偏低等問題明顯。
綜觀這一榜單,排名榜首的中節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年度節能量超過58萬噸標準煤,而排名第100位的京城燕達(北京)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年度節能量僅1046噸標準煤,是第一名企業的1/561。此次評出的百強企業年度節能量總計為288.57萬噸標準煤,占全部節能服務公司節能總量的17.51%。
這些數字充分說明,節能服務產業正在迅速發展,但企業規模參差不齊。根據《“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節能服務業在“十二五”期間銷售額年均增速要保持30%,到2015年形成20家左右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專業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
中節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自強說:“我們已經可以達到10億元的要求,但這個行業內很多公司的發展是不均衡的。我們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如鋼鐵余熱發電等,一個項目少則上億元,多則超過10億元。但是,這個行業內有很多小公司主要進行路燈節能改造等業務,節能量和產值都較低。”
對于“到2015年形成20家左右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專業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這一目標,業界還是很樂觀的。
研究報告認為,這些大型節能服務公司將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重點用能企業依托自身優勢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大型用能企業具備全面的節能經驗、強大的資金實力和品牌效應,依靠其母公司的品牌、實力和技術優勢,可以迅速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節能服務公司;另一方面是在現有節能服務公司中通過重組和并購產生的大型節能服務公司。“十二五”后期,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及企業間整合行為出現,新成立的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將變少,同時一些實力弱小的節能服務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將被淘汰。
工業節能市場潛力巨大
現在是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的最好時期,要促使企業發揮內力,變被動改造為主動改造
“十一五”期間,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9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年的24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由2005年的70.9%上升到2010年的73%左右。根據《工業節能“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下降21%,“十二五”期間預計實現節能量6.7億噸標準煤。
賽迪顧問在今年4月發布《中國工業節能產業投融資與并購戰略研究(2012年)》中指出,基于我國節能減排工作還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推進難度增大、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基礎工作薄弱、能力建設滯后、監管不力等問題,近年來國家節能減排政策頻出,通過加大政策力度與相關產業扶持力度,力求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尤其是工業節能的相關工作。
去年年底,工信部部長苗圩宣布,2012年將下更大力氣推動工業節能減排,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期目標為下降5%。今年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95%,工業節能形勢有所好轉。
對此,工信部節能司能源節約處處長余薇表示還不能盲目樂觀,對于全年節能目標任務的完成效果“還要年底再看”。她提醒大家注意,因為去年原定3.5%的節能目標沒有實現,所以今年還要還欠賬,“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正是企業加快節能技術改造的最好時機。因為很多節能技術需要停產改造,而生產旺季的企業很難停下來。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我們要督促企業進行節能改造。”
據她透露,工信部與、等聯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企業進行產業調整和節能改造,同時也在推動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督促重點用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的長效機制。“現在的節能改造大多都是企業被動進行的,我們要想辦法促使企業發揮內力,變被動改造為主動改造,以更好地促進節能工作。”
賽迪顧問報告認為,面對“十二五”工業節能指標的重壓,相關重點企業不得不加快自身減排步伐,從而對工業節能技術產品形成自需求端到供應端“自上而下”的剛性需求,促進工業節能產業快速發展。
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副秘書長閆長樂認為,“十二五”期間,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活動仍將以工業領域為主。但“十二五”是新一代移動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引入期,視頻、圖像等新業務新應用帶來數據業務快速增長,大規模數據中心的建設使得集成度高、能耗大的設備大量增加,能源消耗隨之增加。因此,通信業將有望成為節能服務業務增長較快的領域。同時在建筑領域,特別是在公共和商業建筑較多的大中型城市,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活動也將有所加強。
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
我國工業節能產業大而不強,缺乏持續創新能力是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企業拓展市場空間需要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
研究報告認為,自身能力建設是企業變強的必要條件,節能服務企業自身能力主要包括技術能力、融資能力、設計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等。僅就技術能力而言,國際知名的節能公司無一不以技術創新占據產業鏈的高端,這類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者知識產權,多為輕資產、快增長的高科技企業。
賽迪顧問在研究報告中也建議企業以技術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他們認為,技術創新是節能企業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工業節能產業大而不強,缺乏持續創新能力是關鍵因素之一。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耗能單位對節能效果更為關注,企業若能建立同行業的技術壁壘并持續創新,必然能在不斷釋放的工業節能市場中脫穎而出。
隨著國內工業節能政策推力逐漸加大,工業節能市場迅速發展,國內外企業紛紛涌入搶占市場,外資巨頭將并購作為全面切入工業節能領域的方式,與本土企業展開競爭。
閆長樂認為,在能力建設基礎之上,企業拓展市場空間需要積極探索新型服務模式。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商業模式主要包括節能利益分享型、節能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融資租賃型,大部分節能服務合同是4種方式之一或者幾種方式的結合。
他表示,隨著節能服務產業競爭加劇,服務創新模式不斷提升,企業需要積極探索符合我國節能產業市場的新型服務模式,開辟節能服務專業市場,提供專業化服務,拓展發展空間。
提升能力,加強自律
國內外工業節能企業逐漸向提供全套解決方案邁進;一些節能服務公司弄虛作假,給行業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破壞
多而不強是我國節能服務企業的現狀,產業發展仍存在很多問題,融資難首當其沖。由于規模較小、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在傳統債務融資渠道中,節能服務企業缺乏可抵押資產,管理不健全造成信用風險高,銀行等資金提供方動能不足;在股權融資渠道中,由于企業規模較小,且往往對單一客戶依賴性較強,企業成長性難以評估,難以從證券市場獲得資金支持,而直接投資者由于無法在短期內對投資進行決策,對解決企業融資難題作用有限。
賽迪顧問認為,發展較為成熟的傳統制造企業更多利用資金優勢收購新技術對自身產品進行技術更新,使其在節能方面更具競爭力。由于工業節能涉及細分領域較多,國內外工業節能企業逐漸向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方向邁進,通過大量資金投入并購其他業務類型企業,對產業鏈進行多點布局,以實現企業的整體協同發展。比如,施耐德目前已聯合德力西、阿海琺、中材集團等多個企業,實現了在變壓、變頻、余熱利用等多個領域的布局。
賽迪顧問建議企業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和行政管理,全面提升企業經營水平。這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長遠發展,也便于金融機構客觀了解企業運營狀況和市場前景,為消除金融機構和節能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成功獲得融資起到重要作用。
閆長樂表示,加強行業自律,建設誠信體系是節能服務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隨著節能服務產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節能服務公司為獲得市場份額或政府補貼,串通用能單位或節能量審核機構弄虛作假,既給用能企業帶來嚴重損失,也給節能服務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破壞。節能服務市場的誠信體系建設需要政府引導、行業協會協助、企業重點參與。
他認為,行業自律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健全行業自律制度,節能服務產業才能有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相對于市場調節和國家干預,行業協會也擔負著行業自我管理的職責,要制定和實施統一的節能服務行業自律公約,對有損行業信譽、破壞行業競爭秩序的企業予以懲罰,把行業引向公正、公平、公開、有序的軌道,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上一篇:公共建筑節能的行業瓶頸有哪些?
下一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值得推廣已成必然